山河锦绣,岁月芳华。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厚植辽石化大学子的爱国情怀,学校党委宣传部组织大学生青年传媒协会开展“七十五载颂盛世,天辽地宁‘福顺’至”——青传游红色抚顺活动。团队成员踏访抚顺红色遗迹,通过实地参观、现场宣讲,重温革命历史,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以行走的思政课启迪智慧、润泽心灵,厚植爱国情怀。
砥砺爱国情怀,笃行报国之志。10月7日,活动小组成员自学校出发,第一站到达抚顺矿业集团西露天煤矿,俯瞰“十里煤海”,饱览亚洲第一大露天矿坑的神奇景观,惊叹生态修复后“十里煤海万里春”的壮丽图景。站在这片有厚重历史的土地上,活动小组成员表示,要忠于祖国、忠于人民,把自己的理想同祖国的前途、把自己的人生价值同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扎根人民,以实际行动奉献国家。

回顾石油工业史,立志做逐梦青年。第二站,活动小组抵达抚顺石油一厂遗址。抚顺石油一厂旧址位于新抚区新抚街道平安社区千金路52号,全称中国石油抚顺石化公司石油一厂。作为新中国炼油工业摇篮,抚顺石油一厂是中国页岩油工业的发祥地,支援了解放战争和新中国成立之初百废俱兴的建设时期,在其83年的生命周期中为我国的国防和经济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永远映射着中国炼油工业发展的光辉历史。作为辽石化大学子,活动小组成员在参观后纷纷表示,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青年人有青年人的担当,要传承“抚油精神”,坚定理想信念,努力学习练真本领,认真工作做新时代奋斗者,为我国石油工业发展作出新贡献。

榜样指引青年志,奉献传承爱国情。第三站,活动小组到雷锋纪念馆进行参观。馆内采用高科技动态场景与艺术品插画等手段,翔实生动地再现了雷锋的成长历程和新时代雷锋精神的内涵。每一件展品都像是一个故事,讲述着雷锋热爱党、热爱国家、热爱社会主义的崇高理想,以及他服务人民、助人为乐的奉献精神。抚顺是雷锋精神的发祥地,辽石化大亦将雷锋精神融入校园文化之中,坚持用雷锋精神建校育人,总结凝练出了符合学校实际的新时代雷锋“五个一”精神,构建起课程育人、科研育人、平台育人、实践育人、文化育人“五位一体”的新时代雷锋精神育人体系。活动小组成员现场表达了争做雷锋精神种子的热望,将认真学习弘扬雷锋精神,广泛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献爱心行善举,让雷锋精神在新时代绽放更加璀璨的光芒。

历史之痛当警醒,复兴之路必前行。第四站,活动小组前往抚顺平顶山惨案纪念馆参观。1931年,日本关东军蓄谋发动了“九一八”事变后,侵占了包括抚顺在内的东北地区,对东北人民实行了残酷的法西斯殖民统治和疯狂的经济掠夺。次年驻扎抚顺的日本侵略者遭到自卫军反击,反诬平顶山村、栗家沟村和千金堡村的村民“通匪”,并于9月16日在平顶山对三千名手无寸铁的百姓进行了惨无人道的屠杀,制造了震惊中外的“平顶山惨案”。然而日军的屠杀并没有吓倒东北人民,他们与敌人浴血奋战,终于迎来了全国抗日战争的胜利。活动小组成员满含热泪,表示当以史为鉴,勿忘国耻,延续先烈的遗志,共创和平美好家园。

传承红色基因,争做时代新人。最后一站,活动小组来到了抚顺市人民广场。正值国庆期间,抚顺的市民在广场上载歌载舞,飘扬的五星红旗与人民的欢声笑语交相辉映。现场浓厚的国庆氛围和市民欢天喜地欢度国庆的盛世情怀,深深地感染了活动小组所有成员,大家在欢乐中铭记历史,展望未来,共同表达了对祖国的深沉挚爱和美好祝愿。

辽宁“六地”颂华章,共创时代新辉煌。本次“七十五载颂盛世,天辽地宁‘福顺’至”——青传游红色抚顺活动圆满结束。国庆期间,通过开展踏访抚顺红色遗迹,点亮抚顺红色记忆实践活动,活动小组成员不仅深刻感受到了抚顺的红色底蕴和抚顺人民的奋斗精神,也激励着他们怀揣梦想与激情,赓续红色血脉,传承红色基因,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的发展之中,用实际行动践行爱国之情,奋力谱写辽宁全面振兴新篇章,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撰稿人:张天昊 周晓欢 校对人:娄永利 审稿人:黄璜/姜景堃 赵英睿 王彩奕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