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博学    求是笃行
学院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关于举办首届“AI赋能思政课 红心点亮青春梦”大思政课展示活动的通知

2025年11月10日 20:13  马克思主义学院  点击:[]次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创新学生参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新途径,引导学生在“大思政课”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展现新时代大学生的理论素养和精神风貌,马克思主义学院现面向全体在校学生开展首届“AI赋能思政课 红心点亮青春梦”大思政课展示活动。

一、活动主题

AI赋能思政课 红心点亮青春梦——以智能手段传承红色基因,用创新形式弘扬核心价值

二、活动目的

1.深化思政教育创新:推动人工智能技术与思政课教学深度融合,打破传统思政教育模式局限,打造沉浸式、互动式、个性化的思政教育新场景,提升思政教育的吸引力、感染力和实效性。

2.弘扬核心价值理念:以比赛为载体,引导学生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12个关键词,结合“四史”教育、时代楷模、工匠精神、雷锋精神等内容,通过AI手段进行主题创作与展示,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3.激发学生创新活力:鼓励同学们发挥专业优势与创意潜能,探索AI技术在思政领域的应用路径,提升AI应用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主题创作能力,丰富思政育人实践内涵。

三、主办单位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四、参赛内容与形式安排

(一)参赛对象

全校本科生、研究生均可参赛。每队核心成员1-3人,可邀请1名指导教师。

(二)参赛内容

内容要求:要围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与法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形势与政策”六门课程中的有关章节或专题,围绕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结合弘扬雷锋精神、工匠精神等内容开展。应保证参赛相关材料的原创性,严禁抄袭、剽窃他人作品,上述情况一经发现,取消参赛资格。如产生侵权行为,或涉及知识产权纠纷,自行承担相应责任。

(二)参赛形式

各参赛作品需围绕活动主题与课程内容范畴,将AI技术与思政内容深度结合,提交兼具思想性、创新性、技术性的作品或项目,具体形式包括但不限于以下类别,参赛选手个人或团队可任选一类申报:

1.AI思政可视化作品:利用AI绘图工具(如Midjourney、Stable Diffusion)、数据可视化工具(如Tableau结合AI分析)、短视频生成工具(如Runway、剪映AI功能)等,创作反映红色历史、时代精神、核心价值观的插画集、信息图、短视频、动画等作品,时长/篇幅需符合具体要求(短视频5分钟内,插画集不少于8幅,信息图不少于3张)。

2.AI互动思政项目:开发基于AI技术的互动式思政产品,如AI红色故事讲解员(结合语音识别与合成技术)、数字人视频制作、思政知识智能问答系统(结合大语言模型开发)、虚拟思政场景体验(如利用VR+AI还原革命历史场景)、核心价值观主题AI小游戏等,须具备完整的功能演示效果。(时长5分钟内)

3.AI思政实践活动方案:设计可落地的“AI+思政”社团实践活动方案,方案需明确活动主题、AI技术应用场景(如AI辅助调研、AI主题宣传等)、实施流程、预期效果,需附方案实施的初步成果(如活动预告、部分实践素材、AI工具应用截图等)。

4.AI思政学术创新报告:针对AI技术在思政教育中的应用开展调研或研究,形成学术报告或论文,需结合实际案例分析,提出具有可行性的创新思路或解决方案,体现对思政教育与技术融合的深度思考。

五、活动时间安排

本次比赛分为宣传动员、作品申报、作品评选、展示表彰四个阶段,具体时间安排如下:

1.宣传咨询阶段(2025年11月4日--9日):主办方进行线上线下宣讲,答疑解读比赛规则、申报要求及AI技术应用方向,鼓励同学们积极参与。

2.作品申报阶段(2025年11月10日--20日):各参赛队伍通过提交《申报表》(含团队信息、作品简介、指导教师信息等)及参赛作品(电子版),发送指定邮箱。申报表纸质版材料于11月19日13点-17点提交至马克思主义学院420办公室。

3.作品初评阶段(2025年11月21日--26日):由主办单位组织专家评审团,从思想性(主题契合度、核心价值体现)、技术性(AI技术应用深度、创新性)、完整性(作品质量、内容呈现)三个维度对参赛作品进行初审,筛选出进入决赛的名单并公示。

4.展示表彰阶段(2025年12月1日--3日 具体日期待定):在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举办决赛,进行现场展示(PPT汇报+作品演示,每队8分钟)评委根据现场表现及作品质量综合打分,现场公布决赛成绩,对获奖选手及团队进行颁奖,展示优秀作品,总结比赛成果,扩大活动影响力。

六、评审标准

本次比赛坚持“思想引领为先,技术创新为要”的原则,评审团由马克思主义理论、人工智能技术、学生思政教育等领域的专家组成,具体评审标准如下,总分100分:

1.思想性(50分):紧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内容积极健康,能够准确传递红色文化、爱国主义精神、雷锋精神、工匠精神等时代正能量;符合意识形态教育要求,体现当代大学生的正确价值导向、理想信念与精神风尚。

2.技术性(30分):合理运用AI技术(如大语言模型、AI绘图、语音合成、数据智能分析等),技术应用与思政内容高度契合,无技术硬伤;在AI技术应用场景、实现方式上具有创新性,避免简单套用模板。

3.展示效果(10分):作品或项目呈现清晰、直观,具有较强的吸引力和感染力;现场展示逻辑清晰,表达流畅,能够准确阐述作品的创作思路、AI技术应用亮点及思政内涵。

4.可行性与推广价值(10分):实践类作品或方案具备可落地性,能够为校园思政教育、社团文化活动提供借鉴;学术类报告具有一定的理论参考价值,可推动“AI+思政”的进一步研究与实践。

七、奖项设置

本次比赛共设置以下奖项,获奖得社团学分、荣誉证书、物质奖励等;

具体奖项如下:

1.一等奖(3名):社团学分0.3学分;荣誉证书+物质奖励。

2.二等奖(6名):社团学分0.2学分;荣誉证书+物质奖励。

3.三等奖(10名):社团学分0.1学分;荣誉证书+物质奖励。

4.单项奖(3项):“最佳思想内涵奖”、“最佳AI创新奖”、“最具推广价值奖”;荣誉证书+物质奖励。

5.优秀指导教师奖(9名):颁发荣誉证书。

八、资源支持

1.思政内容支持: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组建思政指导团队,为参赛选手提供主题方向、内容把控等方面的指导,推荐红色资源、核心价值观解读材料等学习资料。

2.宣传推广支持:主办单位为优秀作品提供校园展示平台(如校园宣传栏、官微专题推送),以及推荐至上级单位思政教育成果展示活动,扩大作品影响力。

九、注意事项

1.参赛作品需为原创作品,严禁抄袭、剽窃他人成果,若涉及知识产权纠纷,由参赛选手承担全部责任,主办方将取消其参赛资格及获奖荣誉。

2.参赛作品内容需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及校园规章制度,符合意识形态安全要求,不得包含任何不良信息,主办方对参赛作品有展示、宣传、汇编的权利,无需另行支付稿酬。

3.各参赛选手需按时提交申报材料,逾期视为自动放弃参赛资格;决赛阶段需严格遵守时间安排,无故缺席视为弃权。

4.技术要求:如有视频,画面清楚,不抖动、不倾斜,音频要求发音清晰,内容与视频画面同步。视频采用MP4封装,单个视频文件最大不超过1GB。

5.主办方有权根据实际情况对比赛时间、流程等进行调整,调整后将及时通知各参赛团队负责人。

6.联系方式:王寒寒,联系电话:17719029316, 王涵,联系电话:15269582797电子邮箱:1600236516@qq.com


关闭

联系我们

电话:024—56860735

邮编:113001

地址:辽宁省抚顺市望花区丹东路西段1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