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铭记历史,缅怀先烈,传承和弘扬抗战精神,9月17日,马克思主义学院各教研室联合开展了“勿忘九一八”特色教研活动。学院全体教师集体参观了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并围绕如何将九一八历史更好地融入思政教学展开了深入的研讨。

当天下午,马克思主义学院的教师们怀着沉重而崇敬的心情来到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博物馆外,“残历碑”静静地矗立着,仿佛在向人们诉说着那段不堪回首的历史。教师们在碑前整齐列队,向在九一八事变中遇难的同胞默哀,表达对先烈的深切缅怀之情。走进博物馆,教师们依次参观了“九一八事变历史背景”“东北军民抗日斗争”“日本侵华罪行”及“全国抗战胜利”等主题展厅。大量珍贵的历史照片、文物以及场景复原,生动地再现了九一八事变的全过程以及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中所遭受的苦难和做出的英勇抗争。看着一幅幅泛黄的照片,一件件带有历史痕迹的文物,教师们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深刻感受到了日本侵略者的残暴罪行和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
参观结束后,教师们开展了教研活动。各教研室的教师代表分别发言,分享了自己参观后的感受以及对如何将九一八历史融入思政教学的思考。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研室的王旭东老师表示,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更加注重历史细节的讲述,通过具体的人物和事件,让学生们感受到历史的真实和厚重。思想道德与法治教研室的夏珺老师则提出,可以结合九一八历史,开展主题讨论活动,引导学生思考新时代青年如何传承和弘扬抗战精神。她认为,要让学生们明白,虽然我们生活在和平年代,但抗战精神永远不会过时,它是我们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是激励我们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的强大动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教研室的姚鹏老师建议,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实地调研活动,让他们去寻找身边的抗战遗迹和历史故事,然后在课堂上进行分享和交流。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还能让他们更加深入地了解本地的抗战历史,增强对家乡的热爱和对国家的责任感。在讨论过程中,教师们还就如何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丰富教学形式和内容进行了探讨。
此次特色教研活动,是马克思主义学院加强思政课建设、提高教师教学水平的一次重要实践。通过参观和研讨,教师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九一八历史的重要价值,也为今后的教学工作找到了新的思路和方法。教师们纷纷表示,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把九一八历史更好地融入思政教学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和国家观,让抗战精神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活力。这不仅是一次对历史的重温与缅怀,更是一次对思政教育教学的深入探索与创新。在未来的日子里,马克思主义学院将继续秉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不断挖掘和利用好红色资源,让思政课真正成为一门有深度、有温度、有力量的课程,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撰稿人:孔令超 校对人:邵宏珠 审稿人:刘志丹 刘淑艳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