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7日,我校副校长曹江涛教授为电气2401-04班共计132名同学讲授了一场主题为“文化自信”的思政课。本次课程通过丰富的历史故事和当代榜样事迹,深入探讨了文化自信的必要性和实践性,为同学们带来了一场思想的洗礼和精神的升华。
课堂上,曹江涛首先从西周青铜器讲起。他详细介绍了青铜器的历史背景、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指出青铜器是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象征,其精美的工艺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展现了中华民族的智慧与创造力。通过青铜器,同学们深刻感受到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认识到文化自信的根基在于对自身文化的深刻理解和认同。
接着,曹江涛讲述了唐朝使臣王玄策“一人灭一国”的故事。这个故事生动地展现了唐朝时期中国强大的国力和文化影响力。他强调,文化自信不仅是对传统文化的自豪,更是对国家综合实力的自信。在当今全球化时代,文化自信能够帮助我们在国际舞台上更好地展示中国形象,传播中国声音。
曹江涛还介绍了吉林大学物理系首位系主任余瑞璜科研报国事迹。老一辈科学家在艰苦的条件下,带领团队攻坚克难,取得了多项重要科研成果,为国家的科技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他的事迹让同学们深刻体会到,文化自信不仅体现在对传统文化的传承,更在于将文化精神转化为实际行动,为国家的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
最后,曹副校长分享了第二届漓江文学奖获奖作家刘楚昕的感人故事。刘楚昕在面对生活中的种种困难时,始终坚守对文学的热爱和对生活的希望,用文字传递正能量,激励了无数读者。曹江涛用“人的一生会经历许多痛苦,但回头想想,都是传奇”告诉同学们,文化自信是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帮助我们在面对困难时保持坚韧不拔的毅力,用积极的态度去创造美好生活。
听课过程中,同学们全神贯注,认真听讲,不时记录下重要的观点和感悟。课后,同学们纷纷表示,通过这堂思政课,他们对文化自信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更加坚定了自己的文化自信。电气2401班张同学说:“曹校长的课让我明白,文化自信不是空洞的口号,而是要落实到实际行动中。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我们要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本次思政课是学校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举措之一,旨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文化观和价值观,增强文化自信,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撰稿人:邵宏珠 校对人:刘志丹 审稿人:刘淑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