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  博学  求是  笃行
学院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马克思主义经典与科学社会主义”系列学术活动第二讲成功举办

2024年06月11日 23:15  马克思主义学院  点击:[]次

2024年6月2日晚,“马克思主义经典与科学社会主义”系列学术活动第二讲成功举办。本次讲座主题为《1848年革命后马克思对无产阶级战略的系统分析与规定——以<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为例》,由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副院长、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马克思主义研究分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宋朝龙主讲。讲座由辽宁石油化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王啸主持,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第五研究部副编审曹浩瀚、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助理研究员赵丁琪、辽宁石油化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肖宁担任与谈人。本次讲座采取线上方式,来自全国各高校的近300名师生参与本次活动。

在主讲环节,宋朝龙教授指出,《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高度概括了法国1848年革命时期的社会结构及其在革命中的演化过程,是对阶级斗争的动态过程及其发展规律的生动描绘和刻画。准确理解法国社会的支配阶级,要看到金融贵族、土地贵族和军事官僚国家在法国社会的联合统治。革命阶级的构成则包括中等工商业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农民阶级和工人阶级。在当时,纯粹共和派的自由主义宪政革命理念曾有广泛吸引力,但其因未能触及经济关系的深层次矛盾而在革命中显示出局限性。各阶级利用共和国形式寄托自己的阶级利益。通过论述1848年革命沿下降路线发展的过程,马克思同时提示了革命向上升路线发展的可能性与转化的条件。无产阶级要在革命中发挥领导作用,应以先锋队政党将革命阶级组织起来,形成独立、清醒的阶级意识和坚强的阶级联合。

王啸认为,本次讲座为学习和研究《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提供了系统、创新、深层次的思路。这一文本研究的难点在于当时法国复杂的历史背景和多变的社会状况,想要化难为易,必须对法国革命史乃至欧洲史有深入了解。

在与谈环节,曹浩瀚老师提出,马克思、恩格斯在关于1848年革命的总体构想中包含着不断革命和世界革命的战略。他们在研究欧洲1848年发生的一系列革命时有着特定的分工。其中,马克思对波拿巴主义现象有持续考察,应历史地、连续地研究其在不同著作中对路易·波拿巴做出的一系列分析和结论。

赵丁琪老师指出,马克思在《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中对法国阶级分析的独特视角,对我们分析当代西方的政治格局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考察不同政治集团相互斗争的过程中,不仅要考虑客观的阶级结构和阶级力量,还要重视主观因素和偶然因素的作用。

肖宁老师认为,《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对法国革命的分析超越了雨果在《小拿破仑》和蒲鲁东在《政变》中过度强调主观能动性的非唯物主义分析范式。文中的“分清敌友”问题同样体现在毛泽东的《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中。中国革命的时空条件及其最后胜利,证明了文中构想的革命由下降路线到上升路线的转化条件的科学性。

本次讲座以《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为切入点,深入细致展现了马克思这篇重要政论文章的主旨与逻辑,充分呈现了马克思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分析具体问题的深厚功力。利用文本提供的逻辑来加深对现实问题的理解也是新一代马克思主义学习研究者应有的理论自觉。整场活动气氛热烈,进一步鼓舞了青年学子读原著、悟原理的学习热情。

关闭

联系我们

电话:024—56860735

邮编:113001

地址:辽宁省抚顺市望花区丹东路西段1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