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慕课平台>>笔上论道>>“千年思想家”卡尔·马克思>>正文
马克思永在心中(林季虹)
2016-06-22 13:30     (点击: )

马克思是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伟大导师。无产阶级的精神领袖,他对于我影响最大的还是马克思主义。在马克思逝去的,一百多年以来,他的形象似乎一直在变.在第二国际宣传影响下的马克思,是《资本论》的作者,是一位面孔严峻、目光锐利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家;在列宁主义时代,马克思则成了《共产党宣言》的作者,一位风尘仆仆、激情满怀的革命家;而在西方马克思主义与马克思学那里,马克思则又成了《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作者,一位悲天悯人、愤世嫉俗的“宗教先知”、“人道主义思想家”。传统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和实践侧重于非日常生活,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日常生活。毫无疑问,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我们重视群众的生活,但相对而言,更重视非日常生活,这是根据当时历史和现实情况作出的选择。而以日常生活理论视角探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能有效提高对日常生活的重视程度。马克思主义是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为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指明了道路。因此在我们生活中要正确处理国家、集体和个人的关系,正确选择人生目标和发展道路,树立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具有极重要的导向作用。

对于我们而言,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可以帮助我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我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少走弯路;可以帮助我们形成正确的思维方法,锻炼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可以帮助我们正确地看待自然、社会和生活的变化与发展,用睿智的眼光看待生活和实践,从而为我们的生活和实践提供积极有益的指导。还可以培养我们思维创新的能力,启迪着人们在科学认识活动中探索未知的能力,在理论思考和创新的过程中不能从主观臆断的想当然出发,而要从物质第一性出发,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辩证法部分为人们的思维创新提供了辩证思维的科学方法,它告诫人们在思维创新过程中应该坚持矛盾分析方法,把握矛盾的特殊性及其特点,做到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结合,反对形而上学的均衡论和一点论,认识论部分,为思维创新提供了必备的物质条件——认识的主体.要提高人们的理论思维和思维创新能力,必须提高主体的自身条件,加深对认识的影响。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既是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又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精髓、理论品质,当前改革进入深水区,以前在浅水区可以摸石头过河,所以现在必须实事求是,迈好每一步,不能畏惧困难,实践中国梦。

而对于世界和国家而言,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与方法论,是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从理论本性上来说,马克思主义是一种实践的理论学说,它从实践中产生,在实践中发展,以改变现实世界的实践为目的。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最主要、最根本的特点。马克思主义之深厚的生命力和发展的动力在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实践,它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国家的实践中必然具有不同的形式,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同本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实现马克思主义的本国化,才能成功地运用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解决实践提出的新任务和新问题。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各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这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质要求,具体来说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把马克思主义同本国的革命和建设的实际相结合。马克思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但它没有也不可能指出每一个民族的具体特点和发展道路。列宁指出,马克思主义理论“所提供的只是总的指导原理,而这些原理的运用具体地说,在英国不同于法国,在法国不同于德国,在德国又不同于俄国”。这就是说,马克思主义的实际运用必须随时随地以具体的历史为转移,同一定历史阶段的历史任务、一定国家和民族的具体情况相结合。它在发展中的具体形态,只能是具体化了的具体理论。对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际来说,这种理论形态就是中国化了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所处的社会历史条件,既不同于欧美各国,也不同于俄国。因此,独立地探讨马克思主义的一般原理如何在中国具体运用,是摆在中国共产党面前的迫切任务。历史已经证明,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才能取得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胜利。二是使马克思主义同本国的传统文化相结合,取得具体的民族形式。把马克思主义民族化是马克思主义的内在要求。马克思主义只有与各个民族的具体特点相结合,与其传统文化相结合,并通过一定的民族形式,才能在这个国家扎根并真正发挥自己改造世界的功能。

显然,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就必须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而要做到这一点,又必须使马克思主义“取得民族形式”,“使之在其每一表现中带有必须有的中国的特性”,取得“为中国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这就是说,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过程,同时也是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的过程。

马克思指出:“理论在一个国家实现的程度,总是决定于理论满足这个国家的需要的程度。”马克思主义正式传入中国一开始面临的并不是单纯的介绍和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问题,而是中国“救亡图存”、民族振兴的任务,马克思主义论文中国当前实际问题的解决。

在目前,由于世界资本主义的力量有较大的增长,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处于低潮,特别是由于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以来,西方敌对势力断言马克思主义的“失败”,出现“马克思主义已经过时无用”、“社会主义走进历史的死胡同”等讥讽。这些论调是不符合事实的,也不是西方学者一致认同的。法国的德里达,美国的詹姆逊,德国的哈贝马斯,英国的吉登斯等国际公认的著名学者,他们对马克思主义基本上持肯定的态度;在21世纪初,英国人进行一项评选十大千年伟人的投票,其中马克思就位居第一;日本一家书店出版的《资本论》,一个半月中销售达6000册,而当初出版资本论时只印了3000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过时”的说法,早在马克思主义创立后就已出现了。但是,一百多年来,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多次被宣布为“过时”的喧嚣中,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依然在与各国的具体实际结合中得到了丰富和发展。尤其是在中国,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我们党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把灾难深重的旧中国变成了初步繁荣富强、欣欣向荣的社会主义新中国,向世界展示了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命力。正如邓小平所指出的“我们搞改革开放,把工作中心放在经济建设上,没有丢马克思,没有丢列宁,没有丢毛泽东,老祖宗不能丢啊!”这里的“老祖宗不能丢”,说的就是不能丢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也就是要求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所以要学习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要更加全面、准确、完整地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要真正搞清楚:哪些是必须长期坚持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哪些是需要结合新的实际加以丰富科学发展观研究,哪些是应摒弃的观点。只学习好、掌握好马克思主义原理,才可能正确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同时,必须要反对两种错误思想。不能教条主义地对待马克思主义,忽视了对现实问题的了解和研究。更不能背离马克思主义,放弃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基本原则。

关闭窗口

Copyright©辽宁石油化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备案号:辽ICP备05022356号
地址:辽宁省抚顺市望花区丹东路西段1号 邮编:113001 联系电话:024—56860735